「你已玩了很久,應該輪到我了!」
「……」
「你聽到沒有?快停下來!」 子斌一邊說,一邊拉扯著子誠的手。
「我剛玩了一會兒,你不要吵著我!」子誠不耐煩地一手甩開子斌,手背卻撞到子斌的額角。
「媽媽,哥哥不讓我玩,還出手打我呀!」
對於以上的情況,你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嗎?你又會如何處理呢?責罰出手打人的一個?沒收玩具?嘗試作出調停、分辨誰是誰非?作為父母的,當然希望孩子能和洽相處、相親相愛、互持互助。可是,我們所得到的,往往事與願違。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令孩子和睦共處呢?
給孩子獨特的愛
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愛護自己,重視自己,不願意父母將自己與別人比較。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,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。父母需要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,並讓孩子感到你對他獨特的愛。所以,請不要將孩子作出比較,例如:「如果你能像哥哥一樣乖巧,那該會多好!」此外,安排時間與孩子獨處,讓孩子感到你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,讓他感到你的關懷和愛護,會有助減少孩子間的競爭,處處挑剔兄弟姊妹。
給孩子公平的愛
很多時候,孩子會埋怨我們偏愛另一個孩子。但無論我們如何仔細思量,總找不到半點端倪,總覺得我們待孩子是一模一樣,例如:買玩具總是一人一份。可是,無論我們怎樣公平,其實我們對孩子仍會有所不同。所以我們不用斤斤計較,而只需按孩子的實際需要和興趣付出。例如:一個孩子喜歡玩具車,另一個不喜歡,我們卻各買一部玩具車給他們,對不喜歡玩具車的孩子便沒有意義了。其實,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,當我們留意到他們獨特的需要和喜好而作出回應,這才是最有價值的。
強化手足之情
父母可多製造及把握機會,強調兄弟姊妹間的友善。例如:父母可多鼓勵孩子分享食物、玩具,從中指出孩子的友善態度,並鼓勵孩子互相表達謝意,使孩子感到手足之情;縱然有些時候相處不愉快,但也有快樂共處的回憶。
接納孩子間會有衝突
首先,作父母的要接納孩子爭吵是少不免的。畢竟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不是一件易事;即使親密如夫妻,也會有爭執的時候。當孩子間發生衝突時,父母可以先體諒孩子的感受:「有些時候,跟(某某)相處,真的一點也不容易,甚至可能會令人頗煩惱。」做家長的要讓孩子明白,與人相處並不容易。正因如此,我們便要下功夫學習與人相處之道。
處理孩子衝突的方法
首先,若孩子的衝突並不嚴重,父母可靜觀其變,避免急於作出仲裁,讓孩子有機會自行解決,學習及體驗與人相處之道。當孩子作出投訴時,仍可鼓勵他們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,達到一起高興地玩耍的目的。倘若事情越鬧越大,甚至有危險時,父母仍需保持冷靜,認同及回應孩子的情緒感受,再一起尋求可行的解決辦法。記著千萬不要發脾氣,因為這樣只會令孩子互相埋怨。假若仍然未能解決問題,可考慮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亦可讓孩子冷靜一會兒。
最後,祝願大家都能培育出相親相愛的子女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