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貓和雪櫃有何相同之處?」在成年人眼中這個怪問題真的不屑回答;落到孩子那裡,答案卻層出不窮。「它們都有尾巴,它們都有裝魚的地方,它們都會發抖,它們都會尿尿…..」沒有成年人的知識框框,小孩子的想像力可跳躍飛馳。
現代畫大師畢加索曾說過:「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藝術家,問題是在成長後,怎樣保持這種心靈質素。」
一個孩子去學畫,滿懷開心的畫了萬紫千紅的花圃,有不同形態的花兒。成人指導他:「花兒太不像樣了,五塊花瓣,兩片綠葉,不是很美麗的花嗎?」從此孩子就只懂畫五塊花瓣,兩片綠葉的花兒。
在我們這個講求效益,講求標準答案的考試文化裡,要談創意,談何容易!
一次跟一位母親談到她為就讀幼稚園的兒子報讀興趣班的問題。由於經濟能力有限,她要停止孩子的畫班,改而報讀一個由外籍人士教授的英語會話的班。的確很難說那個選擇對孩子更好,只能問母親心底看重的是什麼,對孩子有怎麼樣的期望。
正如我在一次培育孩子創意的家長講座裡問家長。為孩子作選擇時會以「有用」還是「有趣」作衡量標準。我除了想強調「有趣味性」,也有啟發創意靈感的價值外,亦發覺家長常不肯承認,當孩子覺得「冇趣」時,「有用」的可能都變得冇用,孩子難以去消化吸收。
為了提醒父母不要不經意地扼殺孩子的創意,筆者綜合了下列的建議:
1. 為孩子提供民主、安全、接納的家庭氣氛,供孩子自由發問,尋求答案
2. 允許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
3. 允許孩子出錯、出亂子,
4. 讓他在錯誤中學習
5. 孩子問「為什麼」,家長耐心回應,欣賞他對事物的好奇,對環境觀察的敏銳
6. 讓孩子從遊戲中學習
7. 鼓勵課堂以外的活動
8. 讓孩子有機會成為家庭做決定的一份子
9. 讓孩子有機會充分表達自己和其作品
政府近年來大力催谷「逆境求存」的訊息,要的是創意。但原來要培育孩子的創意,往往是對家長們耐性與胸襟的挑戰。願我們能共同努力,與我們的孩子一同在創意上成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