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買不到玩具誓不休是常見的現象,他們會發脾氣、大吵大鬧、死纏爛打、哭,甚至攔截父母不得離開玩具店,招數層出不窮。以下便是一個例子了。
明仔因為做數學功課時有好表現,所以婆婆為了鼓勵他,便答應送一個全城熱賣的「陀螺」給他,他高興得不停問婆婆何時去玩具店。星期天,他與爸媽及婆婆去逛街,在一間出名的玩具店走了一圈後,媽媽和婆婆發覺那裡的「陀螺」頗昂貴,最後決定將這個購買行動暫時擱置。明仔顯得很不高興,不斷責怪婆婆不守諾言,媽媽見明仔對婆婆不禮貌,於是責罵了他一番,明仔更感不忿,便加以駁嘴,二人的街頭罵戰便隨即展開了。
失望充塞胸襟
孩子有很多慾望,並希望能夠即時得到滿足。在明仔心目中,「陀螺」本已是囊中物,等了一整天也是為等付款的一刻,怎知到最後竟變成泡影,簡直就如在沙漠中見到水源,興奮過後才發現那只是一個「海市蜃樓」,失望得傷心欲絕,所以怎能不呼天搶地呢!
發洩過於理智
當孩子的慾望受阻時,便會有很大的情緒起伏,即使父母的理由有多偉大或者有多合理,他也消化不了。由於孩子的理解力及表達能力尚未成熟,他們只會用諸般的方法去發洩失望的情緒,藉以重整內心的平衡。
接納勝過抑制
中國人常有一個想法,認為孩子不發脾氣或者不扭計便是好孩子的表現,所以當孩子嚷著買玩具時,父母除解釋不買該玩具的原因之外,更會要求孩子明白事理,不再糾纏,這是一種壓制孩子負面情緒的方法。可是,在那些情況下,孩子最需要父母的肯定及接納,讓他明白自己的內心感受,所以說一句「我明白你現在感到非常失望,因為你很想立即得到那玩具。」更勝千句叫他不要傷心的說話!
營造紓緩空間
當孩子發脾氣時,他需要時間去平伏,由於他未能清楚地對你說︰「我現在很傷心,可否讓我安靜一下?」所以父母便要為孩子製造紓緩的空間,例如對他說︰「既然你覺得傷心,很想哭,那麼便哭一會吧!」然後不與他繼續爭拗或爭持,讓他自己消化一下;若然他仍未能平伏,父母便要帶他離開現場,到一個較安靜的地方,讓他冷靜後才與他再傾談。
事前約法三章
為免孩子在玩具店內發爛,父母可在進入玩具店前,與孩子先定一些規則,例如購買玩具的金額限制、可選擇玩具類別、入玩具店是要購買玩具或者只是看看罷了等。若孩子違規,便要立即離開玩具店。
如何面對失望和不如意事是我們窮一生要學習的功課,家長越能從小教導孩子疏導負面情緒的技巧,便越能加強他們日後解困的能力!
(供稿︰香港明愛家庭生活教育組黃翹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