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為第十五篇,共有二十篇
與孩子溝通的要訣
香港明愛 - 家庭生活教育組

「個女日日駁咀,激死我!」
「個仔日日都唔同我傾偈,都唔知佢諗乜!」
筆者接觸不少家長,均發現他們遇到「不懂得與子女溝通」的問題。我常常建議父母與子女溝通時,必先帶著以下「心」情。

(一)「清靜心」

與孩子傾談時,是否正值「心煩氣燥」?你心情欠佳,絕對會影響你的表達方式。

一位母親管教女兒時感到「有心無力」。筆者細問下,原來她正面對因工作、家務、姻親及婚姻不和的壓力,以致她將所有負面情緒發洩在女兒身上──終日只有打罵。久而久之,女兒再不願親近她。

經工作員提醒下,她終於明白此道理。她與女兒並沒有溝通,因為溝通是「雙向」的、「有來有往」;然而她卻沒有「接收」到女兒的說話。畢竟,只責罵女兒不但不能收管教之效,更會傷及母女關係。

現在,這位母親正學習從其他途徑舒緩她的壓力及正面處理她的困境,例如與家人商量、對朋友傾訴及接受輔導。

(二)「同理心」

筆者嘗試用以下故事演繹「同理心」的意思:

小明哭著回家,對母親說:「小偉唔同我玩了!」母親便說:「有乜咁大件事呀!」同日下午母親帶小明往商場,希望購買一條裙子,誰知卻被別人先買了,母親十分失望,小明竟說:「有乜咁大件事呀!」

你懂得「設處地身」嗎?你可以用孩子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心情嗎?在成年人眼中,小孩子所遇到的「挫折」,我們都總會覺得微不足道。

上述的片段中,母親根本不理解小明的「切膚之痛」(就如他也不理解為什麼母親會如斯失望)。小孩子是重視友儕關係的。若被排擠,她會感到十分傷心哩!

不少孩子不願與父母交談,正因是孩子無論談論什麼,家長都從沒有去感受他們的「喜怒哀樂」。

要與孩子發展良好溝通模式,「平靜心」及「同理心」只是其中較重要的項目,此外還要多讚賞、少責罵、……..(由於篇幅所限,未能一一詳述。)

當然,教導孩子絕不能「一本通書睇到老」。孩子天天成長,父母們因此所遇到的困難也會「天天新款」,所以筆者一向鼓勵家長們能多參與親職課程。

另外,若父母本身已遇上一些困擾(例如失業、婚外情),那麼就一定影響你與孩子的溝通。筆者建議若現時已處於逆境,請你儘快尋求社工協助,以免連孩子也受到負面影響。

6.01 親子
7.02 公教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