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為第十篇,共有十九篇
婚前輔導有無用?

我的新婚好友,與丈夫鬧不和 (二人拍拖多年,結婚數月)。他們由於曾接受婚前輔導;其夫在爭執期間便說:「完成婚前輔導又如何?不見得我們不會吵架!」他不但怪責友人強迫他參與婚前輔導,使他白白浪費數百元!友人頓感不快,惟有找我傾訴,因為當時是我鼓勵友人參與婚前輔導的,幸好她沒有因此埋怨我!

早前同工已介紹過婚前輔導的重要性及內容,但我友人的經歷,令我也覺得要澄清大家對婚前輔導的誤解。

首先,有些新人認為是教會或伴侶強迫他/她參與婚前輔導,所以對婚前輔導投入欠奉。「不技入」的行為,包括於輔導期間敷衍完成或拒絕參與一些環節;無故遲到、早退及缺席、心不在焉等等(友人的丈夫正是沒有完成所有環節便拒絕繼續參與)。我肯定投入參與各項環節絕對有助婚前的準備。但若你不投入參與,事後又抱怨婚前輔導沒有幫助,似乎有欠公平呀!

有些準夫婦誤以為婚前輔導能一一改變對方的弱點,認定大家的相處問題均由對方引起。坦白說,要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談何容易,而且對方也可要求你去迎合他/她。我的夫婦朋友正出現這個情況:他們一個較「粗枝大葉」,另一位則較細心。婚前輔導中,輔導員已突顯二人相處問題,並提出忠告。可是二人婚後繼續「我行我素」,大家各不相讓,結果便經常吵架。俗語有云:「若要人似我,除非兩個我。」若當中沒有包容及遷就,我真看不出有任何出路。

另外,婚前輔導所花的時間不長,未必能完全滿足參加者需求。鑑於參加者未必願意付出多點時間,一般婚前輔導只有數次聚會;可是有關婚前輔導的課題實在太多-婚姻期望、衝突處理、姻親關係、性與家庭計劃……等等。若要深入討論,恐怕未必有足夠時間。我們希望能夠引起夫婦開始談論大家的關係,不要讓誤會、不快累積起來。

更重要的是,婚前輔導尚有不同形式,準婚夫婦必須選擇合適自己的。一般來說婚前輔導可分為個別面談及小組形式。個別面談的好處是輔導員能為準婚夫婦「度身訂造」希望討論的課題,而且能較深入討論。而小組形式卻能讓參加者多聆聽其他準婚夫婦的困難及解決方法,達致互相支持。

讀者可能會問:「既然婚前輔導的時間不多,加上形式不同,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滿足我的需要? 」若時間許可的話,我會鼓勵大家可以參與超過一項婚前輔導,從中吸取更多經驗,作好準備;就好像很多準婚夫婦拍兩次婚紗照一樣。

我喜見越來越多準婚夫婦主動參與婚前輔導,而且更不止一次參加一次,可見大家已明白婚前輔導的重要性。正所謂「預防勝於治療」,若婚後才發現問題多多,可能已傷了和氣,關係亦被破壞,甚至再不能挽救-這都是我從輔導中得到的體會。

最後,我要再三強調,婚前輔導不能解決婚後所有的問題,因此鼓勵準夫婦婚後仍要繼續參與婚姻培育活動,以鞏固婚姻基礎。

若讀者對婚前輔導及婚姻培育活動有興趣,歡迎瀏覽香港明愛家庭服務網頁。網址為:http://family.caritas.org.hk